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在线作业二(随机)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45 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自然资源法律的是( )。
A.《矿产资源法》
B.《清洁生产促进法》
C.《自然资源保护法》
D.《水污染防治法》
2.标志着全球中心议题从“斯德哥尔摩时期”的环境保护向“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环境保护转变的会议是( )。
A.第二届地球首脑会议
B.约翰内斯堡会议
C.里约会议
D.斯德哥尔摩会议
3.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首创于( )。
A.日本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4.关于环境污染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解决,下列哪一项表述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
A.可以先请求环保部门进行调解,对调解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B.先请求环保部门处理,对处理不服才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C.可以先请求环保部门处理,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D.先请求环保部门处理,对处理不服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5.根据我国《刑法》第338条的规定,构成污染环境罪,后果特别严重的,应处以( )。
A.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B.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C.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D.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6.我国水资源的权属制度是( )。
A.集体所有制
B.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并存
C.国家所有制
D.个人所有制
7.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著作是( )。
A.《增长的极限》
B.《寂静的春天》
C.《只有一个地球》
D.《我们共同的未来》
8.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这次会议通过的文件有( )。
A.《人类环境宣言》
B.《生物多样性公约》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21世纪议程》
9.“斯德哥尔摩时期”的环境法以哪次国际会议的召开为标志( )。
A.1973年日本东京国际环境质量会议
B.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C.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D.2002年约翰内斯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10.我国即将开征的第一个绿色税种是( )。
A.环境税
B.环境保护税
C.碳税
D.生态税
11.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哪一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A.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二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B.依法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C.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D.依法在本辖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12.下列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A.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作为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标准
B.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国家环境标准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标准
C.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污的,应当执行该地方标准
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1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多少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
A.60日内
B.15日内
C.90日内
D.30日内
14.我国首次直接规定相关主体享有程序性环境权,即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环境公益诉权的立法是( )。
A.1989年《环境保护法》
B.2009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C.2014年《环境保护法》
D.2002年《环境影响评价法》
15.我国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出明确规定的宪法是( )。
A.1975年宪法
B.1945年宪法
C.1982年宪法
D.1978年宪法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6.2003年8月,由于天气干旱,农民甲的农作物缺水,甲便将某化肥厂排放的污水引入自己的农田灌溉,结果造成农作物死亡,甲要求化肥厂承担赔偿责任。关于此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无过错原则,化肥厂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B.甲提起诉讼的最后期限为2006年8月
C.甲可以直接以化肥厂为被告提起诉讼
D.化肥厂须举证证证明损害是由甲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方可免责
17.关于环境监测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环境监测是科学管理环境的基础
B.环境监测是掌握环境质量及其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
C.环境监测是判断污染物排放行为是否合法的依据
D.环境监测是正确处理环境事故和环境纠纷的技术依据
18.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需要符合下列哪些条件( )。
A.有明确的被告
B.有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初步证据
C.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D.有具体的诉讼请求
19.环境责任原则也被称为( )。
A.原因者负担原则
B.原因者责任原则
C.利用者补偿原则
D.污染者负担原则
20.从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我国环境侵权免责事由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
A.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B.受害人过错
C.战争
D.第三人过错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21.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求公众意见。
22.被告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其他民事诉讼中均承担责任,其财产不足以履行全部义务的,应当先履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生效裁判所确定的义务,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3.关于环境权的司法实践,总体而言,很多国家尽管立法上承认环境权,但在司法实践中却相当谨慎。
24.环境损害带有跨国性,保护环境必须实行国际合作,不存在国家主权问题。
25.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非法采矿罪、破坏性采矿罪罪、盗伐林木罪以及滥伐林木罪等属于破坏自然资源类犯罪。
26.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奠定了我国环境基本法的框架体系。
27.关于风险预防原则,我国立法尚未确立该原则,只在2009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有所体现。
28.主观过错是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29.根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包含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当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应当根据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意见予以简化。
30.环境犯罪是一个具体的罪名。
转载请注明:奥鹏作业之家 » 20年秋东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单元作业二【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