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可做奥鹏等各院校作业论文,答案请联系QQ/微信:18866732

东大20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平时作业3【标准答案】

20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平时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在政策分析方法中饱和抽样属于(       )

A.多角度分析法

B.原因层次分析法

C.类别分析法

D.边界分析法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模型是(     )

A.理性主义模型

B.混合扫描模型

C.集团模型

D.渐进主义模型

 

3.公共政策评估主要是对(   )所进行的评估。

A.公共政策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

B.公共政策制定者

C.公共政策输出

D.公共政策效果

 

4.评估者将公共政策执行前的趋势线投射到公共政策执行后的某一时间点上,并将所得到的投影与公共政策执行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这种方法在公共政策评估中属于(    )。

A.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B.“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C.“有—无”公共政策对比分析

D.“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5.政策执行模型中的“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也称(     )

A.互适模型

B.循环模型

C.综合模型

D.博弈模型

 

6.在下列制度中,能够实现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的是(  )

A.招聘制度

B.奖惩制度

C.听证制度

D.考任制度

 

7.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中,政府的政策往往随着政党的轮换更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这种现象属于典型的(  )

A.阶段性政策周期

B.功能性政策周期

C.反复性政策周期

D.原因性政策周期

 

8.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工作目标是(   )

A.改进政策制定

B.促进经济发展

C.加快实现社会繁荣

D.促进社会和谐

 

9.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

A.政策问题的认定

B.政策目标的认定

C.政策方案的认定

D.社会问题的认定

 

10.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1.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     )。

A.实践主体的选择

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

C.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D.对行动的方法、途径或手段的选择

 

12.在进行政治可行性分析时,必须考虑的约束有(    )。

A.来自在受政策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中分配利益和成本时所必须考虑的约束

B.来自于可利用的政治资源的约束

C.来自时间的约束

D.来自政治过程中的体制或制度对政策制定者的选择自由所强加的约束

 

13.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利益分配问题,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     )等环节。

A.利益选择

B.利益综合

C.利益分配

D.利益落实

 

14.下列哪些属于政策执行的途径(      )。

A.法律

B.行政

C.经济

D.说服教育

 

15.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      )。

A.实践主体的选择

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

C.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D.对行动的方法、途径或手段的选择

 

16.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    )

A.辩证性

B.主观性和人为性

C.关联性

D.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17.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     )。

A.实践主体的选择

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

C.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D.对行动的方法、途径或手段的选择

 

18.公共政策实施准备包括(      )。

A.思想准备

B.物质准备

C.计划准备

D.组织准备

 

19.技术可行性的内容包含(    )。

A.是否具备实施某项政策方案的技术手段

B.执行者有多大的授权及控制力

C.目标群体的配合程度如何

D.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

 

20.从一般意义上讲,当今社会,不论中西方,非官方的决策参与者除了政党之外,还有(     )。

A.利益集团

B.公民

C.大众传媒

D.思想库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21.公共政策执行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象性活动的形式

 

22.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的指标。它不仅是政策方案设计和择优的基础性依据,同时也是政策执行的指导方针,并且为政策评估提供了参照标准。因此,必须对目标进行深入、全面分析,分清什么是主要目标(必须实现),什么是次要目标(尽可能实现),什么是再次要目标(期望实现)。

 

23.社会心理承受力与政策能否有效地执行无关

 

24.公共政策影响评估的关键在于估计一项公共政策的净影响。

 

25.有效的信息沟通能促进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协调

转载请注明:奥鹏作业之家 » 东大20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平时作业3【标准答案】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