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2020年12月《电视解说词写作》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电视解说词为“看”而写,主要是指:
A.电视解说的文字中应该包含有一定量的潜台词,引导观众看画面。
B.电视解说词不应该使用指代性语言。
C.电视解说词主要描述画面出现的事物。
D.电视解说词不需要交代画面之外的信息。
对于一些民间词汇和网络热词,电视解说词应如何看待和使用?
A.电视解说词不应该使用民间词汇和网络热词。
B.电视解说词如果使用民间词汇和网络热词,会影响到民族语言的规范化。
C.电视解说词可以随意使用民间词汇和网络热词。
D.电视解说词可以有选择地使用一些民间词汇和网络热词,使其与民族语言相互融合,实现语言的流通和传播。
电视解说词的接受对象不是读者,也不仅是听众,而是电视观众。观看最能体现电视的传播特点,所以,创作者要注意:
A.解说词虽然主要作用于观众的听觉,但一定要立足于观众的视觉感受,把画面作为电视解说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B.解说词要保证自身的完整和流畅。
C.解说词写作只要注意为“听”而写就可以了。
D.一般而言,先写解说词,再编辑画面。
关于同期声采访与解说词的关系,以下正确的是:
A.同期声采访可以突然出现、突然消失,无需与解说词配合。
B.同期声采访出现多次跳接也无伤大雅。
C.观点和内容大致相同的街头采访重复出现,可以大大增加信息量。
D.电视解说词通过恰当的铺垫、过渡和承接,为同期声的出现营造一个适当的语言环境,采访同期声的进入应自然引入,水到渠成。
以下对电视解说创作的理解,哪个是正确的?
A.电视解说从构思、行文到结构形式,都和文学写作相同。
B.电视解说的写作,既要为“看”而写,又要为“听”而写。
C.电视解说在描绘自然景色、描写人物形象上都有自己的优势。
D.电视解说写作相对独立,不必考虑与其他电视元素的结合。
二、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45 分)
关于电视解说词的形式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视解说是一种特殊的叙述形式,它是用文字语言组织、有声语言传播,通过听觉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
B.解说语言同画面影像相互依存,它来自画面,又回到画面,既引导画面,又补充和扩展画面。
C.电视解说是一种从语言符号到画面影像,再由画面影像引出语言解说,二者互为前提,又相互交叉的一种电视表现手段。
D.电视解说词在表现形式上有自身的许多特点。
解说词可以挖掘画面内涵,丰富提升画面表现力,是由于
A.画面转瞬即逝的特点,使观众对画面的理解比较表面。
B.观众自身理解能力的不同。
C.画面具有多释性的特点。
D.画面对富有哲理性、思辨性和抽象的信息很难表现。
电视解说词在形式上的要求包括?
A.严格计算时间和字数,同画面配合对位。
B.数字做形象化处理。
C.谨慎使用简称。
D.避免同音字词造成误解。
E.多使用双音节词汇。
F.解说语言一定要规范。
电视新闻评论的三种形态包括:
A.深度报道。注意如何在调查过程和结构安排上体现倾向和观点。
B.夹叙夹议。选择评论事件的“可析性”和转场过渡的衔接。
C.直接分析评论。注意评论意见的“新意”和“见地”,注意语言的个性化和交流感。
在解说语言的艺术处理上,要特别注意:
A.对艺术辩证法的认识和运用。
B.注意语言表述的分寸感和火候。
C.注意感情表达的内在力量。
D.尽量做到语言表述简洁精炼。
提高电视解说的艺术感染力,要注意(
A.语言运用的生活化和口语化程度,避免书面化和公式化倾向。
B.解说语言要跟上语言的发展变化,体现出作品的时代特征。
C.机智幽默的语言技巧是接近观众、提高观众兴趣的重要因素。
D.强调对解说开头和结尾的处理。
采访同期声的使用主要有哪些功能:
A.社会舆情调查,即收集社会的真实反映和普通群众的心声。
B.突出报道的现场感。
C.突出采访人物的个性特征。
D.作为一种叙事因素。
E.突出权威性。
提高电视解说词的写作质量,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A.内容力求充实具体。
B.语言要富于创造性和感染力,具有时代特征和现代气息。
C.形成鲜明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表述方式。
D.有独特的见解和一定的深度。
电视解说词具体创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A.尽量用画面表现。
B.不要对画面做简单的说明和解释。
C.一般而言,解说的最后完成在画面编成之后。
D.不要追求解说词自身表面文字形式的完美。
E.不要描绘自然景色、描写人物形象。
电视新闻的写作要求有
A.突出时效性因素。
B.交代背景因素。
C.强调主要信息,确定报道的角度、方向与主题。
D.帮助画面提高现场感。
电视节目文字脚本的写作,必须符合电视的特点和规律,要注意以下几点:
A.注意前期拍摄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充分考虑它的可操作性。
B.注意画面表现的形象性与可视性。
C.在文字脚本阶段,最好确定下将来节目的叙事角度和叙述人称。
D.电视脚本可以作为最后的解说词直接使用。
电视解说词整合画面信息,创造明确的指示关系时,要注意
A.放大画面的信息点,强调突出关键性细节。
B.对无序的画面信息进行整合,对多义的画面指向进行规定和引导。
C.利用解说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对关键的画面进行定向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要实现电视声画结合的最佳效果,要注意:
A.充分发挥、合理运用每一手段的独特表现力。
B.精心营造并且建立各表现手段之间协调配合的关系。
C.电视语言各手段之间的配合程度越高,制作的节目效果就越好。
D.电视语言各手段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会产生独特的表现效果。
电视画面作为象征和隐喻符号,要注意:
A.避免单一性和凝固化。
B.善于创造性地寻找崭新的形象载体。
C.善于从生活的自然流程中发现其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D.注意象征画面的多义性和暧昧性,使观众获得多方面的形象感受。
电视语言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A.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空前
B.以逼真的图像和声音还原生活
C.利用语言的综合分解能力,使传统艺术的融合交流更加自如频繁。
D.拥有丰富的表现技巧和创造能力。
三、判断题 (共 30 道试题,共 30 分)
电视解说词写作,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但是,电视现象千变万化,时代生活不断演进,对电视解说的认识和运用也应该与时俱进。
字幕是电视语言中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段,是用文字语言组织表述,用画面传达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电视解说不承担过渡和转场的功能。
在现场报道、纪实报道、追踪报道中,多采用第一人称的报道角度,记者以“我”或“我们”的视点进行报道,比较真实、自然、亲切,突出了现场感。
虽然画面可以为人物内心活动,提供某种形象作为象征或隐喻,但无法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电视解说的创作构思是节目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不能截然分离。
在电视解说词中使用简称,由于听觉传达和对象的广泛,一定要非常慎重,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简称,避免产生听觉障碍或误解。
一则电视新闻,如果缺乏必要的背景交代,其新闻价值很难完全体现出来。
电视解说具有自己的写作规律,很难承担画面过渡转场的任务。
节目类型的划分很难准确地界定,要根据约定俗成的通常习惯确定类别,不要纠缠概念之争。
电视解说词基本上沿袭了电影纪录片解说词的用法,在创作上也收到了它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的渊源,甚至一直可以追溯到皮影戏和“拉洋片”的时代。
电视解说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下直接表达感情。解说表达感情,一种是通过对感人细节的动情表述感染观众;一种是通过感情的直接抒发打动观众。
了解电视语言的综合性,是学习电视解说词写作的基础。
电视解说可以整合画面信息,创造明确的指示关系,为画面的“多释性”确定导向。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以实代虚,实的部分由画面叙述传达,虚的部分,即分析评述主要依靠文字解说,虚实处理得当,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电视语言就是利用光电或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以声音影像形式,作用于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多层次多因素的艺术信息。电视语言的结构和文字语言相同。
在叙事角度和叙述人称的选择上,注意采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形成多种多样的表述效果,同时注意避免人称转换时造成的角度混乱。
画面可以完整回答新闻的全部基本要素。
新闻专题的画面没有完整的叙事能力,其内涵主要是靠文字稿来表述的,因此,在写作上不需要做任何特别要求。
电视语言的各种构成因素,如画面、解说、音乐等,在电视语言中的合作,就是简单的相加。
电视解说词的创作或使用并不完全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写作,更准确和科学的说法应该是一种“处理和安排”。
电视解说词就是对电视画面的解释。
电视报道中经常出现大量的数字,尤其是经济报道,在介绍数字的时候,可以用大家比较熟悉的具体形象做参照。这个形象的数量不一定绝对准确,但大体相当。
尽量用画面讲故事和叙事,不要依赖解说和采访。
在电视纪实片的拍摄中,为了弥补画面资料的不足,可以采取补拍、摆拍和组织拍摄的方式报道。
电视解说词是对电视节目中所有有声语言因素约定俗成的叫法。
电视语言中的各种构成因素,可以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受电视语言结构特点的限制和制约,也不受外在语言环境的限制和制约。
电视解说词发挥有声语言的独特优势,同电视其他表现手段配合起来,共同完成电视节目的创作。
画面是电视的主要表现手段,最能体现电视的优势,其他的手段都是次要或辅助的手段,所以,画面为主,其他为辅。
画面的“多释性”,使得创作者的意图和观众的接受之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差距。
转载请注明:奥鹏作业之家 » 传媒2020年12月《电视解说词写作》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