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Ⅰ》在线平时作业3-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关于数罪并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甲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应当按照”先并后减”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B.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的,应当按照”先减后并”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C.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同时又发现漏罪的,应当先将漏罪与原判决的罪实行”先并后减”;再对新罪与前一并罚后尚未执行完毕的刑期实行”先减后并”
D.”先减后并”在一般情况下使犯罪人受到的实际处罚比”先并后减”轻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因为家人需要一大笔医疗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了下属单位领导的贿赂20万元。一周后,甲的哥哥通过其他途径筹集到了医疗费。于是,甲将这20万元退回了下属单位的领导。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3.甲意图杀害乙。一日晚甲携带猎枪藏于乙家院内,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乙,遂举枪射击,并击中该目标。次日早晨,甲才得知打死的不是乙,而是乙的妻子丙。对甲应如何处理()
A.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
B.因未造成乙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C.应负过失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
D.应负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4.养花专业户甲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某日晚,乙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甲对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5.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这属于()
A.法定量刑情节
B.酌定量刑情节
C.加重情节
D.弹性量刑情节
6.甲与下列何人的共同盗窃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A.未满16周岁的乙
B.未满14周岁的丙
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丁
D.精神病患者戊
7.甲将毒药投入仇人乙的茶杯中欲害死乙。乙喝下后倒在地上,痛苦呻吟。甲见到后非常害怕,急忙将乙送到医院抢救。但2个小时后乙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犯罪预备奥鹏作业答案请进open5.net或请联系QQ/微信:18866732
8.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9.关于共同犯罪,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只有认定甲、乙成立共同过失犯罪,才能对甲、乙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B.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C.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D.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10.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的是()
A.人在身体受到强制时实施的行为
B.人在醉酒状态下实施的行为
C.人在双目失明状态下实施的行为
D.人在聋哑状态下实施的行为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1.与其他的法律强制方法相比较,刑罚所具有的特点是()
A.严厉程度不同
B.适用对象不同
C.适用机关不同
D.适用程序不同
12.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A.人在睡梦中或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
B.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C.人在身体受强制情况下的举动
D.人在受到精神强制时实施的行为
13.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在于()
A.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不同
B.对危害结果发生的主观意志不同
C.犯罪的时间不同
D.犯罪的地点不同
14.构成累犯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前后两罪均为故意犯罪
B.前后两罪的法定刑都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C.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之后5年以内
D.前后两罪均不能有附加刑
15.李某(22岁)伙同其弟(15岁)共同实施诈骗行为,骗取大量财物,则()
A.二人构成共同犯罪
B.李某单独构成诈骗罪
C.李弟不构成犯罪
D.李弟构成犯罪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6.司法权的性质属于管理权。()
17.不同法的形式具有相同的效力等级。()
18.一般法和特殊法是根据法的效力范围所作的划分。()
19.和法律原则相比,法律规则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0.和法律原则相比,法律规则的内容的确定性程度较低。()
21.从某种角度讲,权利就是义务,义务也是权利。()
22.法律部门的基本构成细胞是法律原则。()
23.法律关系就是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4.法律责任的实现并不一定需要法律制裁。()
25.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转载请注明:奥鹏作业之家 » 【奥鹏】东大22年秋学期《法理学Ⅰ》在线平时作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