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开放大学2022年秋《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专科)终结性考试试题
试题 1
[单选题] 下面的作品哪一部是废名抗战以后创作的长篇小说?
A.《菱荡》
B.《桥》
C.《竹林的故事》
D.《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试题 2
[单选题] “1933年在将来的中国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这句话是哪位作家对《子夜》的高度评价?
A.瞿秋白
B.郭沫若
C.鲁迅
D.胡适
试题 3
[单选题] 《在酒楼上》选自鲁迅的哪一本小说集?
A.《呐喊》
B.《故事新编》
C.《朝花夕拾》
D.《彷徨》
试题 4
[单选题] 施蛰存被某些研究者列为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的重要成员。这个流派是
A.新月派
B.京派
C.鸳鸯蝴蝶派
D.新感觉派
试题 5
[单选题] 茅盾小说《子夜》中的“诗人”是
A.李玉亭
B.雷鸣
C.杜学诗
D.范博文
试题 6
[主观题] 请匹配下列作品与其作者
(1).《理水》
(2).《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3).《月牙儿》
(4).《牛车上》
(5).《云致秋行状》
试题 7
[主观题] 请匹配下列作品与其作者
(1).《伤逝》
(2).《我这一辈子》
(3).《小城三月》
(4).《李有才板话》
(5).《故里三陈》
试题 8
[主观题] 请匹配下列作品与其作者
(1).《春之声》
(2).《棋王》
(3).《透明的红萝卜》
(4).《孟祥英翻身》
(5).《红玫瑰白玫瑰》
试题 9
[主观题] 请匹配下列作品与其作者
(1).《封锁》
(2).《福贵》
(3).《幽冥钟》
(4).《会餐》
(5).《金发婴儿》
试题 10
[主观题] 请匹配下列作品与其作者
(1).《呐喊》
(2).《竹林的故事》
(3).《游园集》
(4).《猫城记》
(5).《看风筝》
试题 11
[主观题] 请匹配下列作品与其作者
(1).《孤独者》
(2).《八骏图》
(3).《猫城记》
(4).《夜风》
(5).《桂花蒸·阿小悲秋》
试题 12
[主观题] 请匹配下列小说与小说中的人物
(1).《边城》
(2).《子夜》
(3).《李有才板话》
(4).《故里三陈》
(5).《透明的红萝卜》
试题 13
[主观题] 请匹配下列作品与其作者
(1).《十八岁出门远行》
(2).《彷徨》
(3).《如蕤集》
(4).《鼓书艺人》
(5).《小黑狗》
试题 14
[主观题] 请匹配下列作品与其作者
(1).《钓人的孩子》
(2).《迷路》
(3).《枯河》
(4).《岗上的世纪》奥鹏作业答案请进open5.net或请联系QQ/微信:18866732
(5).《一个地主的死》
试题 15
[多选题] 下列创作特点中,哪一些符合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
A.沿袭中国传统小说“讲故事”的结构特点,但又摈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框架和陈辞套语。
B.在情节的发展中和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
C.追求故事的通俗化和口语化。
D.心理描写细腻、准确。
试题 16
[多选题] 下面的情节,哪几条符合《在酒楼上》的吕纬甫讲述的第一件“无聊的事”?
A.吕有一个小兄弟,三岁就死了。
B.吕受母亲之命,为小兄弟迁葬。
C.掘开坟冢后,发现棺木已将烂尽,不见尸首,仅剩一点头发。
D.吕只好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弟弟身体所在地方的泥土,装到新棺材里迁葬。
试题 17
[多选题] 下列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哪几个出自张爱玲的笔下?
A.曹七巧
B.小团圆媳妇
C.金枝
D.佟振保
试题 18
[多选题] 下列关于茅盾《子夜》的说法,哪一些符合作品实际?
A.是描写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B.以城乡革命运动为主线,全面展现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
C.涉及到了民族工业与买办资本之间的较量。
D.采用意识流手法,对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试题 19
[多选题] 以下人物哪几个出自赵树理的小说《李有才板话》?
A.钱文贵
B.阎恒元
C.王振中
D.章工作员
试题 20
[单选题] 我看这位少女底长眉已颦蹙得更紧,眸子莹然,象是心中很着急了。她底忧闷的眼光正与我底互相交换,在她眼里,我懂得我是正受着诧异,为什么你老是站在这里不走呢。你有着伞,并且穿着皮鞋,等什么人么?雨天在街路上等谁呢?眼睛这样锐利地看着我,不是没怀着好意么?从她将钉住着在我身上打量我的眼光移向着阴黑的天空的这个动作上,我肯定地猜测她是在这样想着。以上这段文字出自哪一篇作品?
A.《梅雨之夕》
B.《沉沦》
C.《独语》
D.《将军底头》
试题 21
[单选题] 二哥有远见,所以才去学手艺。按照我们的佐领制度,旗人是没有什么自由的,不准随便离开本旗,随便出京;尽管可以去学手艺,可是难免受人家的轻视。他应该去当兵,骑马射箭,保卫大清皇朝。可是,旗族人口越来越多,而旗兵的数目是有定额的。于是,老大老二也许补上缺,吃上钱粮,而老三老四就只好赋闲。这样,一家子若有几个白丁,生活就不能不越来越困难。这种制度曾扫南荡北,打下天下;这种制度可也逐渐使旗人失去自由,失去自信,还有多少人终身失业。以上这段文字出自哪一部作品?
A.《骆驼祥子》
B.《我这一辈子》
C.《四世同堂》
D.《正红旗下》
试题 22
[单选题] 靠西墙正中有个炕,炕的两头还都留着五尺长短的地面。前边靠门这一头,盘了个小灶,还摆着些水缸、菜瓮、锅、匙、碗、碟;靠后墙摆着筐子、箩头,里面装的是村里人送给他的核桃、柿子(因为他是看庄稼的,大家才给他送这些);正炕后墙上,就炕那么高,打了个半截套窑,可似铺半条席子:因此你要一进门看正面,好像个小山果店;扭转头看西边,好像石菩萨的神龛;回头来看窗下,又好像小村子里的小饭铺。以上这段文字出自哪一篇作品?
A.《小二黑结婚》
B.《李有才板话》
C.《锻炼锻炼》
D.《登记》
试题 23
[单选题] 柳原靠在墙上,流苏也就靠在墙上,一眼看上去,那堵墙极高极高,望不见边。墙是冷而粗糙,死的颜色。她的脸,托在墙上,反衬着,也变了样——红嘴唇,水眼睛,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一张脸。柳原看着她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以上这段文字出自哪一篇作品?
A.《倾城之恋》
B.《红玫瑰与白玫瑰》
C.《金锁记》
D.《琉璃瓦》
试题 24
[单选题] 当最未次开炉的那一日,是怎样地骇人的景象可!哗拉拉地腾上一道白气的时候,地面也觉得动摇。那白气到天半便变成白云,罩住了这处所,渐渐现出绯红颜色,映得一切都如桃花。我家的漆黑的炉子里,是躺着通红的两把剑。你父亲用井华水慢慢地滴下去,那剑嘶嘶地吼着,慢慢转成青色了。这样地七日七夜,就看不见了剑,细看时,却还在炉底里,纯青的,透明的,正像两条冰。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哪一篇小说?
A.《铸剑》
B.《理水》
C.《非攻》
D.《奔月》
试题 25
[单选题] 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习。以上这段文字出自哪一篇作品?
A.《萧萧》
B.《八骏图》
C.《长河》
D.《边城》
试题 26
[单选题] 我一面说给跟我上来的堂倌听,一面向后窗走,就在靠窗的一张桌旁坐下了。楼上”空空如也”,任我拣得最好的坐位:可以眺望楼下的废园。这园大概是不属于酒家的,我先前也曾眺望过许多回,有时也在雪天里。但现在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享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哪一篇小说?
A.《孤独者》
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
D.《在酒楼上》
试题 27
[单选题] 大凡做文章必须切题,文不对题,大概这篇文章总做得好,然而可惜矣。小时跟一位儒师佛堂念书,据说这个庙里常爱闹鬼,九龄童子听讲半部鲁论,也曾执笔学为文章,但老师总是说可惜题目做得不对,言下很是叹息,有一回简直责备我连篇累牍尽是鬼话。那么换一个题目怎么样呢,就算做的是一篇鬼话不就好了吗?可惜小孩子总是怕挨打,一点也不敢撒野,这一句言之成理的话就不晓得说了。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哪一篇作品?
A.《桥》
B.《呼兰河传》
C.《纺纸记·楔子》
D.《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试题 28
[单选题] 灰天上透出些红色,地与远树显着更黑了;红色渐渐的与灰色融调起来,有的地方成为灰紫的,有的地方特别的红,而大部分的天色是葡萄灰的。又待了一会儿,红中透出明亮的金黄来,各种颜色都露出些光;忽然,一切东西都非常的清楚了。跟着,东方的早霞变成一片深红,头上的天显出蓝色。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射出,横的是霞,直的是光,在天的东南角织成一部极伟大光华的蛛网:绿的田树、野草,都由暗绿变为发光的翡翠。以上这段文字出自哪一部作品?
A.《鼓书艺人》
B.《老张的哲学》
C.《骆驼祥子》
D.《四世同堂》
试题 29
[单选题] 菱叶差池了水面,约半荡,余则是白水。太阳当顶时,林茂无鸟声,过路人不见水的过去。如果是熟客,绕到进口的地方进去玩,一眼要上下闪,天与水。停了脚,水里唧唧响,——水仿佛是这一个一个的声音填的!偏头,或者看见一人钓鱼,钓鱼的只看他的一根线。一声不响的你又走出来了。好比是进城去,到了街上你还是菱荡的过客。以上这段文字出自哪一篇小说?
A.《纺纸记》
B.《故乡》
C.《菱荡》
D.《大淖记事》
试题 30
[判断题] 《子夜》的主人公是周朴园。()
试题 31
[主观题] 鲁迅于1911年创作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文言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于1911年创作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文言小说《狂人日记》。()
试题 32
[主观题] 《边城》中的翠翠在端午节赛龙舟的一次盛会上邂逅了当地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天保,两个美慧的少男少
女的心里萌发了一段朦胧的爱情。()
试题 33
[主观题] 《铸剑》中“三头并葬”,直至“大出丧”、大狂欢,表达了鲁迅一贯的对不觉悟的庸众的批判,是《呐喊》、《彷
徨》的流风余韵,也可以看做是对“三头相搏”的悲壮意义的消解。()
试题 34
[判断题] 沈从文在30年代的创作以“城市与乡村对立”的模式进行关于人生的思考。()
试题 35
[主观题] 《棋王》是阿城小说的处女作。()
《棋王》是阿城小说的处女作。()
试题 36
[主观题] 余华在《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等作品中放弃了先锋姿态,以写实手法来叙述一
个个小人物的生存故事。()
试题 37
[判断题] 岳之峰是赵树理小说《李有才板话》中的人物。()
试题 38
[主观题] 阿城在20世纪90年代初去了美国,生存环境的改变扩大了他的视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异域生活的小说
。()
试题 39
[主观题] 《故里三陈》中的陈泥鳅把捞女尸挣的十块现大洋送给陈五奶奶做给她孙子治病的医疗费。()
《故里三陈》中的陈泥鳅把捞女尸挣的十块现大洋送给陈五奶奶做给她孙子治病的医疗费。()
试题 40
[主观题] 余占鳌是莫言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一个人物。()
余占鳌是莫言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一个人物。()
试题 41
[判断题] 汪曾祺除写小说、散文外还编写了京剧剧本《智取威虎山》。()
试题 42
[判断题] 莫言在1984年因短篇小说《红高粱》为当时的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徐怀中所赏识而被该系破格录取。()
试题 43
[判断题] 王安忆创作于1983年的颇具自传性的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以一个普通女孩30年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是王安忆对她们那一代人的艺术概括。()
试题 44
[主观题] 铁凝的小说《孕妇与牛》没有故事,着重传达的是对生命的温婉和谐的情绪。()
铁凝的小说《孕妇与牛》没有故事,着重传达的是对生命的温婉和谐的情绪。()
试题 45
[主观题] 这部小说评书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沿袭中国传统小说“讲故事”的结构特点,讲究情节的
连贯和完整,每一章都可以自成一段完整的故事,各章之间又有内在联系,人物的来龙去脉,故事的发生发展都交待得清清楚楚,但同时又接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框架和陈辞套语;二、紧紧围绕小说的中心,把对李有才等农民形象的塑造放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放到矛盾冲突中进行,不作静止的心理描写和主观评价;三、追求故事的通俗化和口语化,融情节描写及人物塑造于客观的叙述中,既保留口头文体的特点,又表现出比一般传统小说明快简约的个性;小说中的快板全用白话,简洁明快、幽默风趣,既切合农民的口味,又使知识分子有别开生面之感。上面这段文字是对施蛰存的小说《梅雨之夕》的分析。()
试题 46
[主观题] 这篇小说所叙之事以“知青上山下乡”为背景,从内容来看近似于“知青题材”。其实,作者既非写“知青”
生活,也非写边地见闻,正如画家画竹一样,“竹”无非是一个媒介,以托笔墨,求得个作者感悟的“自然流露”。但这种背景的设置却为故事意义的生发创设了一个情境,并使其区别于其他的“知青小说”。这种特殊的背景突显出作者在审视人生之时所取的价值视角,不是“苦难”的宣泄,而是生命的自我追求;不是时代主流的关注,而是个体存在的文化之思、生命之思。上面这段文字是对铁凝的小说《孕妇和牛》的分析。()
试题 47
[判断题] 小说的叙述风格是双重的,正如作者对生命的解释:“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小说外在是“笑吟吟”的华美,是大段的男挑女逗的恋爱的描写,内里是女性苦涩的挣扎,是必然的“苍凉”。这种苍凉是“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之后的空落落的创楚,是战栗在一片废墟上沉寂下去仍不乏新的希冀的苍凉;是一切喧器纷扰过后,冷酷坚硬如墙的荒凉;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人生磨难和琐碎永无止境的往复循环的苍凉。而这一切正像真实而安稳的人生,其实每一个人都活在永恒的苍凉里——说不尽的苍凉,不说也罢。上面这段文字是对王蒙的小说《春之声》的分析。()
试题 48
[判断题] 这是一本具有独特的风格的作品,是一部散文化的小说,是诗化的小说。这里有令人窒息的生活,也有让人留恋的幸福童年,是作家经历了内心与外在的种种变故与波折之后,终于找到的一种最接近自己内心、充满真情、最能表达自己与故乡的血肉联系的笔调。在这种书写中,作家重新确认了自己与故乡的关系。心目中的故乡也从要逃离的陷阱变成灵魂的寄寓之地——尽管那里是那样的蒙昧,并非开遍鲜花、充满阳光的天堂,但也绝不是一派僵死、布满荆棘的地狱;那里是拥有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的混沌初开之地,那里是生产着绝望的希望之地。渐渐成熟清醒的作家以一种复杂的眼光重新审视了故乡。上面这段文字是对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的分析。()
试题 49
[判断题] 在这种扭曲的残酷的生活与扭曲的时代中,作者并未陷入绝望的苦境之中,而是努力去发现和挖掘这种苦难生活中深藏的美和人性的闪光,去发现生存的意志和心灵的热望。在这种荒凉与粗糙的世界中,依然有着小石匠的随和朴质,有着菊子的美丽温柔,老铁匠的善良和慈祥,有着小石匠和菊子那虽然原始野性的爱情,更有着鲜丽的自然景色,有着心灵中对于生活的美好渴望,而这一切都是通过黑孩这一儿童的视角来表现的。上面这段文字是对余华的小说《活着》的分析。()
试题 50
[主观题] 显然主调是悲壮的、崇高的,副调是荒谬的、嘲讽的。两种调子代表着鲁迅对两种传统的不同态度。两种
调子在小说中互相纠缠、互相消解、起伏激荡。由悲剧而喜剧,使得整个故事跌宕起伏,意味深长。这是鲁迅的精心安排,是鲁迅的独具匠心,是鲁迅复仇哲学思想矛盾的体现,也是鲁迅比大多数作家更加深刻的原因所在。上面这段文字是对鲁迅的小说《铸剑》的分析。()
试题 51
[判断题] 在这篇小说中,“对话”与“重复”是密切相关的,或者说,它的“重复”,是一连串“对话”的“重复”;而它的“对话”,又是不断“重复”的“对话”。这两个方面不能脱离开来谈。很明显,在这部小说中,其叙事基本上是依靠“对话”来推动的。这一特点,是该作品区别于作者其他作品的根本标志之一。无论这些作品的主题是如何的接近,叙事方式上的根本差异足以使我们将它们区别对待。上面这段文字是对莫言的小说《红高粱》的分析。()
试题 52
[主观题] 这篇作品直接写到人物的语句非常之少,文本的主体部分却放在迎神赛会之上。从城隍土地到向大人的
介绍;从万人空巷的热闹到演员惟妙惟肖、精彩惊险的表演;从迎神排场规模的渲染到敬神者虔诚恭顺的描述……可以说,迎神赛会成了小说结构的重心,这种惜墨如金与浓墨重彩的对比设置,首先是符合作者小说散文化的美学追求的。随意着笔,顺势而写,如行云如流水,自然随化,姿态横生,毫无做作、夸张、奇异突兀之处。由风俗到民情到人物,前繁后简,意到笔止。其次,这种处理也是符合小说的主旨的。人们对鬼神迷信活动的热衷,正是对生命异化的浑然无知,而大量迎神赛会的描写则更能现出人们的痴迷与蒙昧,更能深化主题的表现。以上这段文字是对汪曾祺的小说《故里三陈·陈四》的分析。()
试题 53
[主观题] 这部小说可以分为上下两篇,每篇各章可以各自独立存在,但上下又互为勾连,笼统来说它主要描写了
三个美慧的少男少女的故事。具体一点讲,上篇写的是程小林和童年伙伴史琴子的青梅竹马之情,写得诗情画意;下篇写的是十年之后程小林、史琴子和琴子表妹细竹之间的日常生活片段,写得饶有意趣;三个年轻人之间构成了微妙的特殊的感情关系,尽管小林神往细竹的单纯无邪和明丽活泼,但是在未婚妻琴子和无法改变的农村宗法面前,他还是安分从命。这里绝无《红楼梦》宝黛钗之间的浓重悲剧气氛,有的只是毫无邪念和愤怒的融化于美好的自然世界的真挚的情感和淡淡的悲哀与怅惘。上面这段文字是对沈从文的小说《长河》的分析。()
试题 54
[主观题] 请匹配下列小说与小说中的人物
(1).《倾城之恋》
(2).《李有才板话》
(3).《故里三陈》
(4).《春之声》
(5).《棋王》
试题 55
[主观题] 请匹配下列作品与其作者
(1).《断魂枪》
(2).《活着》
(3).《小城之恋》
(4).《檀香刑》
(5).《大淖记事》